适合私人沉迷

September 10, 2019

天下苦微博久矣。

社交圈子似乎是广泛了,可大多数人实际上依旧是活在一个个封闭的圈子里。地铁里关心国际时事,摸鱼中接收娱乐新闻,下班了跳入碎片化阅读的漩涡中。在睡前才突然想到这一天除了在微信上面无表情地打字,似乎再没说过几句有用的话。在领导和同事面前,你用喉咙中央的两条白色韧带所发出的震动通过空气进行信息传递。

沉默年代,适合私人沉迷。

移动互联网让人无处可避,放下了手机,合上了电脑,还有公交里的电视和高楼上的大屏幕。我们的主观现实感是什么,或者突然想起来,现在谁在占领我们的现实感,我们的现实是什么生活,有没有真正的主观。哪天晚上又会看到某国政客的发言,高官落马之后的审判。先是激动一下,马上又没感觉了。或者索性打开自己的亚文化交流平台,从一些小众的同好中获得一些独特的优越感,殊不知本质上还是在消费文化的漩涡里打转。听古风的觉得自己高雅看不起主流音乐,听摇滚的觉得自己深刻看不起高雅音乐,听嘻哈的觉得自己real看不起其他音乐,然而再深情却总也绕不开17654325和4536251,本质上追求的还是在别人不解的眼神中获得快感。发展到最后无非是寻找共鸣和交流情感的叠加态在见面后坍缩为内部的商业互吹,说说自己见过哪些人打过哪些神游炮,酒局中频频举杯偶尔站起来和远处的一个微信好友打招呼,然后继续在无意义的沟通中消磨时间,最后在一波消费中结束社交。

留给私人的地盘越来越少了。似乎如果不跳进圈子中,任何兴趣爱好都是没有意义的。一切喜好到最后都是为了社交而服务。而社交也逐渐沦为一种结果而非过程,被庸俗地阐释和简单的实践出来,满足之余也会偶尔也会有失落感和戒断性。

这是缺少意义的。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把头埋到沙子里,而是应该在新闻与社交的枪林弹雨中开辟一片别人无法介入的空地,创造属于自己的乌托邦。所谓王小波的长安城,老舍笔下的旧北平,或者是莫言的高密乡。也不是说拒绝和其他人交流,而是要在其中保持个人层次的完整。

而在一切日子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追求自我完善。

所谓自我完善,最早出自于托尔斯泰的《忏悔录》:

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所有我能学的知识,学习生活必需的知识;我努力地完善自己的意志,给自己制定一些准则,并努力去遵守;改善自己的身体,通过各种体育运动使自己更有力量,动作更灵敏;克服各种困难来培养自己的韧性,使自己的内心更强大 … 当然,最根本的是道德的完善。

二十岁的毛泽东也写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 认识世间之事物而判断其理也,于此有须于体者焉,直观则赖乎耳目,思索则赖乎脑筋,耳目脑筋之谓体,体全而知识之事以全。

很多人所追求的田园生活和似水年华,说到底只是给自己的懒惰找一个崇高的理由而已。单调的生活并不能给心灵以安宁,或者有净化灵魂之类的效果,大多数情况下,能带来的只是无所事事和随波逐流。同样的,浮躁的快节奏当代生活也不能带来正向的产出。即使是人脉,为人处事,也只能通过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得到积累,来去匆匆的告白与告别所留下的只能是一地鸡毛。

所有的日子都是一个日子。等到某个节点,年轻时期由荷尔蒙与多巴胺带来的万能元气终会散去,永不再来。到那时时代的海浪退去,有一些人从水中站起,走向干涸的大地,在上面建立新的生活。也有一些人发现自己一直在裸泳。80后所经历过的如今90后正在经历,末日时钟也总有一天会指到我们身上。没有基本盘,也没有参与到历史滚滚向前的时代副本中。只是漫无目的地寻找,积极参与到幻想之中。最后不能再找,身体还在水中,双脚却已经触到了陆地,然后再没有什么水面,光天化日,暴晒,裸泳。

焦虑浮上来又沉下去。没有办法可以治愈,能做的只有克服。去偷偷做一些事情,既然大家发大财的概率都差不多都等于没有,不如把时间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或者适合自己的事情当中——也只有这样才会有长时间热爱的动力。去偷偷喜欢一些东西,进行私人沉迷,不再是为了分享和炫耀,也不需要由此出发寻找新的朋友和金钱收入。出于纯粹个人主义的目的把精力投入进去,生产出属于自己的纯度极高的快乐。背景音中,焦虑一直存在,只是不再致命。

当我们无论是从电视广告,还是新闻媒体中意识到日子本来可以过的多么美好,对现实世界的失落感就会加深,最终引申为焦虑。这种情绪在新一代青少年之间尤其强烈,因为我们并不能找到一个可以产生即时回报的方法来解决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健身,在短时间的新鲜感过去后,似乎任何投入都不会有回报。任何无用的社交,短暂的恋情和电子游戏都是为了逃避这种情绪而产生的产品。

同样的,这也很明显是和平年代城市人群的独特命运,现实世界的满足造成了无处流淌的注意力和欲望。世界另一头的孩子们还在为自己的吃穿与生命担心,而我们的身边早已充满了过剩的奶头乐。也因为这点,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精神家园就显得格外重要。在窗外刮起钢铁风暴的时候,至少还能有一个地方来作为你的避风港。

说到最后,其实大部分人终日都在为了一个或许并不存在的目的地而努力,没头没脑地在一个迷宫中冲来冲去,为了抓住最渺小的机会来控制自己的命运。我的大一也很快就在这种盲目中过去了。日子还会像这样继续,我也会依旧做着我认为重要的事情,但有的时候依旧会感到迷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明白我们的未来究竟是一个触手可及的实体,还只是一个无边无际,不容分说的隐喻。